肾湿用什么中成药 肾湿有什么中成药可服用?
有哪些中成药对湿气太重要?补肾祛湿的三大中成药和中药是什么?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情况下,中老年人出现腰酸、腹胀、疼痛、腿软等症状,很可能是肾虚的“信号”。这些中成药对辨证有很好的作用,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楚雄审核: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吴俊谚上一篇文章,逸仙药师介绍了脾虚的常见证候及对应的中成药,这次为大家介绍了湿邪的种类及对应的中成药。
1、3个中成药,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降肌酐尿素氮保肾功慢性肾脏疾病,可能是自身病变,也可能是多种疾病的并发症,如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等,一般常见于中老年人。如果不及时干预,很可能会导致肾功能衰竭。中药在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尿毒清颗粒、肾衰宁胶囊、海昆沈曦胶囊等。尿毒清颗粒由大黄、黄芪、桑白皮、苦参、白术、茯苓、白芍、制首乌、丹参、车前草等组成。
可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早期,中医辨证属脾虚湿浊证和脾虚血瘀证。可降低肌酐、尿素氮,稳定肾功能,延缓透析时间,改善肾性贫血,升高血钙,降低血磷。研究表明,尿毒清颗粒可减少肠道氨的重吸收,抑制尿素的合成,增加尿素和肌酐的排泄,因此可直接降低尿素氮和肌酐。还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尿蛋白、防止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减少并发症。
2、哪些中成药是健脾祛湿又滋阴补阳的?可以试试补中益气丸、八珍汤、健脾丸等。都有很好的效果,但是要根据你个人的体质和生理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但我个人不建议吃药,因为它是三分毒,你可以利用人体的天然药库来刺激穴位,比如足三里、丰隆、阳陵泉、阴陵泉。
非常感谢你的邀请。临床上应该几乎没有健脾祛湿、滋阴壮阳的中成药。这样多功能全方位的药物还是比较少见的。1.脾虚湿盛:健脾祛湿的中成药主要针对患者食后腹胀满的症状,尤其是下午3-5点,表现为大腹便便;就算不吃也会胀;头面部容易出油,可用有光泽来形容,或黄而暗,面部可出现痘痘;舌质肥厚,边缘有齿痕,舌苔厚腻;大便不舒服,粘着马桶;男性有外阴瘙痒、外阴疮疡、阴囊潮湿等。女人可以表现出她们拥有的太多。
3、湿气重,如何祛湿?这些中成药辨证用药效果较好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楚雄审核: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吴俊谚上一篇文章,药师易贤介绍了脾虚的常见证候及对应的中成药,这次介绍了湿邪的种类及对应的中成药。风、寒、暑、湿、燥、火是中医认为的六淫,湿气是其中之一。有句老话:千感冒易除,湿感冒难除。又湿又粘,如油入面。说明人体一旦被湿困,往往难以调节,病程缠绵。
湿热叫湿热,寒凉叫寒湿,暑热叫暑湿,风动叫风湿。体内有湿,不除则百病生。许多疾病都与湿和痰湿有关,如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肾脏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如果只是身体潮湿,一般只需要饮食调理。常见的祛湿食疗方剂有土茯苓、芡实、薏苡仁、鲫鱼、五指毛桃滋补祛湿汤、双红陈皮鸭汤、五花祛湿茶等。
4、求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很多。药店常见的有魏萍丸、沈凌白术散、归脾丸、健脾丸、木香顺气丸等。这类药物有的可以健脾,有的可以治疗肝气过盛,以减少切脾切土的作用,进而达到祛湿的目的。在临床上,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个人建议用沈凌白术散健脾祛湿。这种药有健脾和胃、益肺除湿的作用。该方子非常经典,对于临床上出现的胃脘胀满、少食、四肢嗜睡、大便不规律、乏力等症状的患者都会得到很好的治疗。
5、湿气太重用什么中成药?湿气重的身体调理方式主要有:1。加强运动,促进排汗,加速体内水分的排出。第二,饮食清淡,避免吃油腻、生冷生冷的食物,尽可能多喝水,促进湿气排泄。第三,避免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不能直接睡在地板上,平时多开窗透气,加强空气流通,将被褥暴露在阳光下。第四,可以多吃健脾祛湿的食物,如红豆糯米汤、冬瓜、苦瓜等。第五,可以服用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如归脾丸、沈凌白术散等。
6、补肾除湿的中药方都有什么呢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情况下,中老年人出现腰酸、腹胀、疼痛、腿软等症状,很可能是肾虚的“信号”。我来介绍一下补肾祛湿的中药方子,仅供大家参考。补肾祛湿中药方剂1。白术(土炒)、青皮、生地、厚朴(姜)、杜仲(姜炒)、陈皮、花椒、巴戟天、茯苓、小茴香;肉苁蓉30克,青盐15克,黑豆(炒)60克,白酒1500毫升。
补肾健脾。口服,每次空腹温服1530 ml,早晚各一次。主治:脾肾两虚,男性阳虚,避免吃牛肉和马肉。2.红参30克,海马15克,鹿茸9克,海狗肾一对(炒),淫羊藿30克,菟丝子30克,肉苁蓉30克,韭菜籽60克,白酒1000毫升,将前八种原料捣碎,放入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过滤去渣。口服,每晚睡前服用30ml。主治:阳痿、腰膝酸软、精神疲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