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依据是什么
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欣赏课型的互动教学策略研究重点:教师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特征,运用互动形式,开展合理的音乐教学。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探寻音乐艺术的魅力,达到音乐艺术给学生带来的净化身心、陶冶情操、情智互补的良好作用,难点:本研究所进行观察的音乐欣赏课课例并不仅仅包含本校一线音乐教师的课堂实录,还包含笔者从网络上搜索下载的全国音乐教学评比比赛的课例,这些对象所呈现的课堂中互动策略的运用水平并不均一,如何从中找到共同点并提炼出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欣赏课型的互动教学策略是本研究的难点之一。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是评定教学效果的指标。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鼓励音乐创造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问题一:音乐教学评价的目的与作用是什么?音乐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单纯地评价音乐教师的优劣,而是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各个因素的测定、分析和评价,发现音乐教师教学中值得肯定的做法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保持其合理部分,摈弃其不合理部分,达到优化音乐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音乐教学评价有着导向作用,起着引导评价对象朝预定目标前进的作用。
也就是说,评价的内容与标准,提示和引导了评价对象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做什么,怎么做,促使评价对象在课堂教学操作中,逐步地养成一种自觉地行为,达到“自律”的境界。因此,音乐教学评价就像一把“标准尺”,对教育教学的发展起着“定标导航”的作用,问题二:音乐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扩大音乐视野,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